Menu

文体旅融合赛道,流量转留量,新活力显新气象。

    



近期,一场由网友亲昵称为“苏超”的赛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焦点话题。这个被大众热烈讨论的赛事名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虽无明星大腕却异常火热,其平均每场的上座率近乎万人,热度居高不下。

“苏超”的热潮席卷了江苏各地球迷的观赛热情,也为各城市带来了人气的激增。在此前的一段时间里,常州因比赛失利曾被网友戏谑调侃。然而,常州文旅巧妙地转化了这波热度。在端午小长假的5月31日,常州对持有扬州身份证的游客提供了景区免门票的优惠政策。这样的优惠措施不仅刺激了当地的经济消费,更带动了扬州与常州之间的文旅交流。据统计,在端午节期间,常州共接待扬州游客达15万人次,出行热潮愈发汹涌。

此举的火热态势迅速被江苏其他城市效仿。“苏超”赛事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大众的出行欲望。南京、连云港、苏州等地也相继推出了各种吸引人的优惠政策,期望能够分享这场赛事的红利。同时,跟随“苏超”出游的城市名单也在不断延长。

与此同时,扬州文旅部门也不甘示弱。他们计划将主场比赛日的六个周末都打造成一场场“苏超”文旅盛宴,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跟着赛事游扬州”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戴斌表示:“我们将通过持续创新政策、活动、产品等方式,吸引国内外游客参与到‘苏超’的旅行中。”

“因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当体育竞技与文旅体验相结合时,“赛事”便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东北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足球同样点燃了城市的烟火气。作为中国足球的发源地之一,延边拥有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

延边州体育局局长金国范介绍道:“在延边,无论是有老人的家庭还是有孩子的家庭,都将足球视为一种文化进行培育。”目前,延边已建成了276个足球场地,每万人的场地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些场地的租赁率高达95%,工作日期间的下午到晚上都处于满员状态。

凭借着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国家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城市等三大“招牌”,延边正用其独特的足球魅力带动着文旅活力。如今,约一场足球、喝一杯咖啡、完成一组唯美旅拍、清空一份探店名单等已成为许多游客来到延吉的必备行程。数据显示,延吉市在近一段时间内的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综合收入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而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其活力则源于海洋的优势和丰富的体育赛事资源。作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秦皇岛每年都会举办多项国家、省、市的高水平专业赛事。如2025年ILCA亚洲帆船锦标赛就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此竞技。

为了将赛事的“流量”转化为“留量”,并激发消费活力,秦皇岛大赛组委会推出了“海陆联动”的观赛体系及国际航海文化季主题活动。同时,参赛运动员和裁判员可凭证件享受老龙头、鸽子窝公园等景区的免票政策。此外,在秦皇岛马拉松比赛中,参赛选手不仅能在赛场品尝到新鲜的海鲜饺子,还能在官方指定的餐饮机构享受优惠。

据统计,秦皇岛马拉松赛直接带动了近1.68亿元的消费额。以此为引擎,秦皇岛成功将“流量”转化为持续的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通过大型赛事的举办,秦皇岛吸引了超过百万的游客,相关旅游收入也实现了显著增长。秦皇岛市体育局正致力于发展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从群山到大海的全域旅游风景线。

当一次比赛不再局限于竞技场,而是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时;当观众从单纯的看客成为城市文旅的“主角”;当“赛事引流—场景消费—口碑传播”的闭环形成时,文体旅的深度融合将带来持久的活力而非短暂的热闹。这一现象不仅在江苏、吉林、河北等地得到体现,也在贵州榕江等地的“村超村晚”活动中得到印证。这些地方通过文体旅的深度融合,成功激发了持续的活力和经济动力。


【资讯关键词】:  足球  苏超  文旅  流量  秦皇岛马拉松